页岩革命
美食 2025-04-05 18:59:58 510 0
过去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拿到的份额越来越少,现在要把它还回去。
中国东临太平洋、西面欧亚大陆中心、南连印度洋、北接俄蒙广阔腹地,可享大陆经济和海洋经济之双向优势。但是,越来越多的地方也有似乎相反的情况:能源资源供大于求、房屋空置、开发区招商困难……缺人反倒成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的变化,有以下几个问题尤其值得观察和研究。实际上,上述资源空间问题直接表现为经济活动盈利空间的狭窄,即资源的大量投入尽管可以获取一次性盈利,却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活动持续性盈利的空间。因此,中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发展的战略空间都将发生极大变化。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形成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思维。当然不同地区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即从长远看,地区产业文化空间对产业技术空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各地只有形成自己的地区产业文化特色,克服产业文化的单薄性,才能拓展地区经济发展更大的战略空间。
最近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正是适应和引领这一国际大势的积极作为。以规模大论英雄,往往可在短期内就获得显著的商业成就。但是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三把斧用不了,为什么?现在危机最严重的欧元区南欧国家,像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等,这些国家是在欧元区里,他们没有自己的货币,没办法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加出口竞争力,给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
如果不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经济就非常差。这在理论上是很清楚的。能不能欧元整体贬值呢?如果欧元整体贬值,让南欧国家增加竞争力,需要面临的是什么?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同时产生,包括欧元区、美国和日本。这将是全球经济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情形。
为什么? 因为结构性改革是收缩性政策,减少工资、福利,就是减少家庭的消费,这样消费需求就减少了。塞浦路斯的中央银行会有多少黄金储备?但就这个信息,让国际金价崩盘。
这种货币竞相贬值的方式就是2008年以来在发达国家实际出现的形式。所以,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面,出口是相互竞争的。
为什么发达国家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经济一直非常疲软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代表经济有不少结构性问题。第一个药方是结构性改革。现在觉得杠杆率太高,风险很大,就应该把高杠杆率降下来,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提高了。相互竞争的时候,如果欧元区想用货币贬值的方式,给南欧国家创造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他的出口增加拿走是美国的出口市场、日本的出口市场。
这是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帮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渡过危机的三个政策。反过来讲,如果美国想用贬值的方式给它自己创造结构性改革的空间,欧元区也不干,日元也会用货币贬值的方式跟他对冲。
金融机构是靠钱生钱发贷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块钱的存款,可能贷出5块钱,19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后,一块钱的存款,就变成了10块钱的贷款,这叫高杠杆贷款。美国是,欧洲是,日本也是。
但为什么结构性的改革已经谈了这么多年,结构性的改革还不推行呢?发达国家所讲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内容有几方面:要降低工资水平,要减少福利,要金融机构去杠杆,要政府减少财政赤字。日本已经20年基本维持0利率,其他发达国家也是维持很低的利率。可是没有结构性改革的话,经济就不能够恢复生机。而资金流动性非常多,除了在自己国内搞投机,炒高股票市场价格,资金也会流动到国际市场,比如说大宗商品市场、黄金市场,把这些价格炒得高到不合理,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造成价格大涨大跌。这样做对经济肯定有好处,但推行之后会有痛苦,这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困局。比如说工资下降、福利下降,国家的成本负担就低了,经济也就有了竞争力。
所以欧元区如果想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加出口,美国也会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跟他对冲,产生竞争性。如果维持很低的利率,流动性非常多,投机性非常强。
除了黄金,大宗商品像石油都会这样子。可能发达国家政府积累的负债超过110%,120%,就会不断地增加。
日本在1991年危机之前,它的财政状况是非常好的,负债只有60%,现在已达到240%。美国愿意为了欧元区的改革,牺牲自己,来让欧元区进行结构性改革吗?当然不愿意,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等于政府减少开支,也是需求减少。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之下,政府为了降低还本付息的负担,就一直维持很低的利率。结构改革已有共识为什么不推行?低增长、高失业率、投资风险大回报率低,这就是发达国家所谓的新常态。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结构性改革至今不做?最主要是这些结构性改革推行之后会有痛苦。
大量流进之后,都会进入一些有投机性质的地方,大量资金的流入,还会逼迫这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使经济变坏,积累房地产泡沫。现在失业率都在历史高位上,在这种状况之下推行结构性的改革,虽然长期来讲是好的,短期上面政府受不了,也会增加失业,会引起一般民众的反对。
金融机构去杠杆,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所以需求会减少。再有,政府减少赤字之后,当经济受到内部外部冲击的时候,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干预的能力就强,平稳经济增长的能力就强。
发达国家新常态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这些结构性改革长期对经济是好的,但短期大家都没有办法推行下去。如果真能这样做的话,对经济肯定有好处。
在竞争性贬值的状况之下,实际上大家相对没有变化,谁都没有办法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创造结构性改革的空间。所以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可能造成热钱大进大出,对宏观政策的管理带来影响。美国最早提出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马上会去收购那些发生危机国家的债券,日本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慢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就会减少。
货币贬值,这个国家的产品、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就增加了,这样所创造的就业,来对冲国内结构性改革造成的收缩。国际经济学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学术界对此都已有共识。
美联储虽然承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一直没有承诺提高利率,这个状况会继续持续下去。欧元区危机一直走不出去,它就无限制的收购发生危机国家的政府债券,美国就第二次、第三次的施行宽松政策,安倍也为了对冲美国和欧元区的货币贬值实施货币贬值,实际上他们发生了竞争性贬值。
2013年的时候黄金价格大跌,就是因为欧洲有个小岛国塞浦路斯,该国中央银行暗示说到时候还不起钱,就抛售黄金。过去大部分的危机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地区发生,比如90年代的莫斯科危机。